2006年7月23日 星期日

我不是紳士

有些香港的女生,很喜歡把"風度"掛在口邊。

當你和她們爭座位的時候,她們會罵你:沒有風度。

當你不替她們開門,拿東西,付賬的時候,她們會罵你:沒有風度。

對她們來說,男生處處遷就女生,是理所當然的事......

男生要有紳士風度,be a gentleman,是英國十八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風俗。

當時的人們強烈相信"男主外,女主內","男生強壯,女生柔弱"的觀念。

所以在各種社交場合,"強者"都會遷就"弱者",因為以示他們是仁厚慈愛的"強者"。

自百多年前香港成了英國殖民地後,這種紳士風度便在香港植根。

百多年後,女性解放了,和男生受同等的教育福利,當上政府,商業機構的高層,不再是社會上的"弱者"。

但是,那種"強者"施捨"弱者"的紳士風度,卻仍揮之不去。

有些收入和男生一樣多的女生,在外出或約會的時候,會堅持男生替她付賬,視之為天經地義。

有些身體健康,四肢健全的女生,在外出或約會時,會要求男生替他拿東西。

但是,那東西又不是怎麼重。她自己有能力拿的,但就是喜歡把"粗重"的東西/工作,推卸在男生身上。

在一些公平競爭的場合裡,有些女生會要求男生遷就她們。因為她們是女生,是"弱者"。

紳士風度,被一些女生們當作討便宜的工具了。

我記得女生們一個口號:男生可以做的,我們也可以。

可是,她們在口號裡說漏了:我們不喜歡做的,都會推在男生的頭上。

有些男生,仍被"風度"所咒縛,處處對女孩生退讓,被壞壞女生們佔盡便宜。

這些情況,我在香港看得太多了。我不斷的在想:萬一有女生以"風度"來欺壓我的話,我可以怎麼辦?

在十八世紀的英國社會,男生要像個紳士,女生亦要像個淑女。

現在香港的女生,都像個淑女嗎?

以我自己的觀察,在言行舉止上像個淑女的,大都是五十多歲或以上的中/老年女性。

但十多至三十多歲的女生中,言行舉止上像個淑女的,比例上少得可憐。

而且,以"風度"去欺壓男生的,大部份都是年輕女生。

在想過以後,這是我的決定:

在真正的淑女面前,我很樂意當一下紳士。對方不是淑女的話,我也不是紳士。

(原文貼自:鮮文學網 / 專欄:"Men's Blues" / 作者:BluesMax / 日期:2002年9月10日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